千淘萬漉雖辛苦,吹盡狂沙始到金。從這群有擔當、有能力、有施展舞臺的年輕人身上,我們應該看到,機會永遠青睞有準備的人。李玉振,公司一名年輕的**員,濟南區域總部001第二項目公司生產經理,他是這群年輕力量中的一員,他所在的萬科城市之光A3地塊項目的會議室里,墻面上的一句話詮釋了這群人對待事業的態度———作為一名員工,不管你是否才華橫溢、能力出眾,如果你渴望晉升,渴望擔當大任,渴望獲得更為廣闊的舞臺,就應該刨除“外心”,拿出忠誠,用“敬業”兩個字來爭取。
李玉振2013年畢業后應招來到公司,短短四年多的歷練,便挑起了項目部生產經理的擔子,他的舉手投足里沒有半點輕浮。不難理解,一個能獨立擔當項目生產的年輕人,又怎會少了如同鋼筋混凝土澆筑起來一般的厚重。
市場是最好的老師,施工一線更能教會年輕人在風雨面前從容不迫、困境面前求變逢生。面對市場,每一天都是考驗,是風是雨,只能迎戰。擔任生產經理之前,李玉振在項目上干過棟號長,從在區域總部單項管理的位置,轉變成一棟樓質量、安全、勞務、材料、進度等各個環節綜合管理的位置,換了角度、換了立場,責任更直接,能力需求也更高。
“提升綜合能力,必須要經歷棟號長這個崗位”,在李玉振看來,棟號長這個崗位,是接觸綜合管理的基礎崗位,在這個崗位上讓他學到了什么叫“全面”,什么叫“換位思考”。“反反復復的協調、溝通,和各方面的關系打交道,環環相扣,一個環節協調不好,工作就不到位,進度就受影響,質量就難保證”,李玉振說。
很多困難都在預料之外。李玉振回想起城市之光A3地塊剛進場時,用他的話說是“要路沒路、要水沒水、要電沒電”,開槽時正逢雨季,挖一回,沖一回,剛又挖開,又被沖垮,李玉振和其他項目管理人員便干脆挽起褲腿,下到槽里抽水、撈泥。干到“正負零”,又轉戰到搶工期的“戰役”中,排的計劃是三天一層,必須做到前期協調到位、施工爭分奪秒。結果說明一切,在雨季施工的不利條件下,在壓力和難度一次次觸碰管理人員心理底線的情況下,工程最快干到一層僅用兩天20個小時。
“能力和壓力是同步的”,李玉振說。
擔任生產經理之初,李玉振認為自己的年齡和閱歷,仍與這個崗位所應具備的能力還有差距,也曾一度感到壓力很大。但是,在天齊就是這樣,總有一種力量“迫使”你成長,不是沒有舞臺,相反,天齊一直在讓有膽、有識、有德的年輕人更快地走上干事創業的舞臺。自己負責的工程獲評“省優質結構杯”,李玉振的心里多了一份自信。
行百里者半九十,也許抱怨著自己“懷才不遇”,半路折返或退出的人,恰恰缺少的正是李玉振那樣的穩重和堅守。
“這些掛在墻上的話,都不是空話,真正把心思用在工作上,踏實踐行這些話的人,絕大多數都成才了”,這名一身塵土的年輕黨員抬手一指,堅定的眼神落到了墻上這句格外醒目的話上———要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,就必須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,唯有腳踏實地,每一天都用心工作,努力奮斗,拼搏進取,才能夠取得人生的輝煌與成功。